返回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01章 姚启圣(求月票求订阅)(第1/1页)
首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目录


搜索,用户注册与阅读记录,书架等功能重新开放

百度搜索新暖才文学网,即可找到我们,网址为拼音缩写https://www.xncwxw.me
(前面加https,http可能无法访问),
即将改版,更多精彩小说请点击"首页-分类-其他小说"

书架功能已恢复,可注册登录账号

    王笑很关心永平府的治理,因此在这里多呆了几天。

    他每天都会到各处走走看看,并对官员们交代许多事情,偶尔还显得有些啰嗦。

    “治理蓟、辽,不要再以过往的办法,往后没必要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建防御工事。卫所也要废除,你们上任之后,先把田地分了……

    之后考虑如何利用环渤海的优势、使百姓富足,比如可以在秦皇岛开商埠,别拨银子去修缮山海关和长城,在我看来,山海关都可以拆了……”

    夏向维一惊,道:“请老师深思。”

    亦有不少官员道:“请晋王深思,山海关乃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可谓当今天下第一关,万不可轻毁藩篱……”

    王笑摆了摆手。

    “没什么天下第一关的,我们的边郡也不会是永平府。”

    他神情郑重了几分,又道:“这也是我要你们必须明白的一点。不要把永平府、锦宁当成‘边郡’来治理。此处,往后乃楚朝之腹地,鱼米之乡。”

    “是。”

    倒也有人心想“京城都还没收复呢,就把永平府当鱼米之乡了”,但再一想,难道京城还收复不了吗?晋王都不急,我急什么?

    王笑又道:“当年我第一次来永平府就说过辽人的问题。这次我还要再提一遍,你们牧守一方,千万别再分什么辽人汉人,治下百姓不论族种,需一视同仁。”

    “晋王放心,我等一定不负晋王厚望。”

    “我不放心,我会经常来的。”

    诸官神色又是一凛。

    王笑目光一转,看向接下来要去锦州、宁远等地上任的官员。

    “辽东几个州府的问题起身,招过一个锦衣卫,低声吩咐了道:“去把你们查到的乾朝官员情报给我。”

    “是……”

    “你接着说吧。”

    夏向维道:“姚启圣这人是个通实务的,他对商贸很感兴趣,与学生就这方面的事务聊了很久,对老师收复琉球之事也是大加赞誉……”

    王笑皱了皱眉,仿佛想到了些什么。

    他努力回忆了一下……大概是六七岁的时候吧?每天夜上,都有沉重的作业要做,大姨则是在看电视,他偶尔也会趴在房间门边偷偷看两眼……

    那阵子大姨看完孝庄秘史就看康熙王朝来着,电视里清军出师攻琉球,有个老头也想去,说为了收复琉球,他祖坟都让人家挖了……是叫姚启圣吗?

    太久了,实在想不起来……

    现在自己发达了、都当了晋王了,银子倒是很多了,可惜不能给大姨换台大电视……

    收回心思,王笑随口应道:“布木布泰用人的眼光还是很毒的,不要小瞧了她。”

    “是。”夏向维道:“姚启圣这次来,是代表乾朝想要向我们投降。”

    “有什么条件?”

    “说是诚心归降,不敢有非分之请,一切‘依旧制’即可。”

    “这‘依旧制’你怎么看?”

    夏向维道:“依旧制,各省部官员可酌情任用,保留其家财。乾朝既已立国,则须按帝王退位之礼,封博尔济吉特氏至少一个王公,但她是女人……唯一可循的旧例就是武则天退位以后称大圣皇后。

    姚启圣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博尔济吉特氏还是想当……晋王妃。”

    王笑道:“知道上次我为何不答应她归附吗?我不接受有人凭借‘侵略中原’的功劳,改头换面跑到我们的朝堂上来把持权柄。

    我招降唐家、封唐家兄弟为侯,不是因为唐家兄弟起兵造反成了所谓的皇子。

    这个侯爵,犒赏的是他们在关中助我击败多尔衮;犒赏的是他们放弃争霸,保全了陕西、山西,使数百万人免于战火。”

    “是。学生明白了。”

    “你问一问姚启圣,他说的依旧制,他们配吗?他们为这华夏立过什么功劳?”

    “是。”夏向维道:“但他们既然想要投降,我们至少该给个条件。”

    “首先,所有人接受我们的审判,包括布木布泰、范文程、索尼等人,这些年他们做过的好事,比如入关之后优待汉人;做过的坏事,比如屠戮永平府等地,该赏的赏,该罚的罚,该杀的杀。

    审过之后,活下来的可以作为大楚的子民。但抢掠来的财物、宅院、田地等等需要全交出来。

    到时候想要再出仕的,可以,通过我们的官选考试,与所有人一样,从最低层的吏员做起……”

    夏向维又问道:“相比起瑞朝归降的条件,是否过于苛刻了?”

    王笑道:“情况不同,当时瑞朝上下经历磨难,心气没了。京城里这些人还在试图卖弄聪明……换言之,他们还有不服气,还有过高的期待。”

    “那……小公子如何安排?”

    王笑默然了一会,道:“你是永平府人,对这事是什么倾向?”

    他虽然是在问,但前面加上一句‘你是永平府人’,

    ——清军屠了你家乡,你话里话外为何是倾向于接受他们的投降?

    夏向维道:“如今入关的满人百姓也有近十万人,他们未必全都是手上沾了血的,往后这些人如何处置是个难题。

    学生认为,要是能招降那所谓的‘乾朝’,对于以后治理这些满人,甚至平定辽东都有益处。

    至于当年永平府遭屠之事,学生自然也恨,比谁都恨。这些年常常在夜里辗转反侧,恨不能杀尽那些旗人。

    但,真到了今天……学生还能真下手不成?这天下各族,总归还是要找到一个相处之道。”

    王笑深深看了自己这个学生一眼,认为他有时为了顾全大局太容易妥协。

    但王笑却也没指责夏向维什么,道:“别让姚启圣看出你的倾向。你告诉他,要投降就必须按我的条件,否则就等着我大军攻入京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