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扶得起的阿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04章 曲辕犁的技术难题(第1/1页)
首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目录


搜索,用户注册与阅读记录,书架等功能重新开放

百度搜索新暖才文学网,即可找到我们,网址为拼音缩写https://www.xncwxw.me
(前面加https,http可能无法访问),
即将改版,更多精彩小说请点击"首页-分类-其他小说"

书架功能已恢复,可注册登录账号

    刘备在长安城外的田地绝对不是作秀的。

    而是真正的让自己家里人去耕种……刘备、刘禅、刘永、刘理,再有甘夫人、糜夫人、吴氏、李氏,一家八口人,一起十亩土地。

    好歹刘备没有贪多,占个百亩土地。

    十亩土地,劳动力就只有刘备、刘禅和甘夫人一起五个人了。

    两小孩子和怀孕的糜夫人下不了田。

    最重要的一点事,刘备说不能假他们之手,必须好好的将田给种了。

    “我爹在未央宫,你去把他喊过来。

    我看看这十亩田咱们几个人能不能再春耕结束前给种完了。”

    刘禅对过来的马忠喊道。

    马忠使劲摇头:“属下不敢。”

    “废物啊,那你来帮我耕地。”

    刘禅扶着犁对马忠喊道。

    两头老牛在前面晃悠悠的走着,刘禅扶着耦犁在后面慢悠悠的跟着。

    汉代施行的较多代田法,其目的就是大力推广农田轮作制度。

    代田法就是将一亩农田犁为很多的圳,就是田间的沟,犁起的土壤则被堆在圳旁形成垄。

    种子播种在圳中,在其生长过程中不断的将垄上的土推入圳内苗根上。

    最终,将垄上的土全部推回到沟内。

    第二年,又将原来圳之间的土地上开挖新的圳。

    这样种植的优点就是沟和垄相间,作物种植时整齐的分行排列可以保证在田垄上看着,刘禅、甘夫人一行人穿着麻衣在田里劳作,劳作的就只有五个人啊!看别人做事的人是几十倍。

    “娘,我们现在不缺土地,缺的是人,也就是劳动力,想要改变这个情况,就要从根源上进行改变。

    比如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耕种效率。

    就打个比方,一个人种田只能种五亩地,一年能收获二十石粮食,只能满足他一个人一年吃,但是我们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提高了耕种效率。

    这个人在第二年,一人可以耕种十亩地了,丝毫不耽误耕种时令,一年下来能收获五十石粮食,这五十石粮食,就能让他娶个媳妇,还能生个胖娃娃。

    人口就增长了。”

    “孩儿的志向是让天下土地得到耕种、收获,让人口在粮食产量提高的基础得到大幅度增长。

    这小小十亩田,岂是能能束缚住我的?

    我的志向是耕种天下啊。”

    刘禅的大义凛然并没有让甘夫人感动,瞪了刘禅一眼:“你的任务就是耕种好这十亩田,你耕种不过来,我跟你的几两个姨娘就休息。”

    拉犁的事情刘禅来干,种麦苗的事情是甘夫人和吴氏、李氏来做。

    “好啊,我孩儿说的好。”

    刘备估计是未央宫谈完事了,也赶了过来,恰巧听到了刘禅这一番话,当即就叫好。

    “灵帝时,太尉陈蕃在年少时在家中接待父亲的好友薛勤,薛勤看到庭院污秽不堪,于是就对陈蕃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薛勤就觉得陈蕃此人甚异之,不过陈蕃其父听闻了此事,对陈蕃道:“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陈蕃闻言大愧,遂洒扫庭院,还不愿家中仆役帮忙。”

    (注:这个故事其实是两个故事合并,分别是发生在陈蕃与刘蓉身上。

    我这里将其合并了。

    )“阿斗,听完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若是都不知道种子该在什么时节播种,播种之前种子需要怎么处理。

    育苗又是要怎么做,种苗之后又要怎么做,这些都不知道,真的能制定出适宜政策吗?

    耕种天下土地者,而不知土地是怎么耕种的,只站在高高之上发号施令,最后就会沦为上位者受到了欺骗,不知民间疾苦。

    桓灵之祸近在眼前,你以后难道要效仿桓灵二帝吗?”

    “知道了,爹教训的是,不过我真的有能加提高耕种效率的方法。”

    刘禅对刘备说道。

    “你先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再去做提高效率的方法。”

    刘备说道。

    刘禅示意马忠继续去把马锋喊过来,这事马锋逃不了。

    继续耕田,刘备扛着扁担,一担担的将青苗从隔壁育苗田中担过来,拨苗的动作很熟练,看来年轻的时候在涿县老家,应该也是会干农活的好把式。

    耦犁是长直辕犁,直行的话因为两头牛拉着,别说渭水平原这种肥沃的湿地了,就算是夯实的黄土地也能轻松犁出来,就是转弯的时候非常的艰难,刘禅嫌麻烦,也多亏他力气大,一旦要转弯了,就扛着耦犁重新放置。

    马锋策马过来,看到刘禅正在扛着耦犁,马锋问道:“你怎么不直接自己拉着耦犁跑?”

    百姓家里若是没有耕牛,往往就是人力拉着犁来耕地。

    非常的艰苦。

    所以耕牛对中华民族从古到今都是非常重要的。

    “你以为我喊你来做什么?

    这两头牛老了,力不从心了,所以喊你来拉犁。”

    刘禅对马锋一本正经的说道。

    “马忠,你看好马锋,别让他跑,他要是不来拉犁,就给他摁隔壁泥田里去。”

    刘禅说道。

    “属下遵命。”

    马忠说道。

    马锋对刘禅道:“别开玩笑了,喊我来怎么回事?”

    “曲辕犁呢?

    哪去了?”

    刘禅问道。

    之前马锋就已经把曲辕犁给做出来了,一直打仗,刘禅也没有关注这件事,现在轮到自己干活了才想起曲辕犁的事情。

    “在衡山学宫那边进行小范围的试验,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习温在做这件事。”

    马锋说道。

    周信被马锋带在身边研究炸药,兰找去修建巴陵城了,也就习温在衡山学宫主持科学试验,他现在手头上有玻璃研制的试验还有好几个,也包括曲辕犁的后续改进,忙得很。

    “能用了吧?”

    刘禅问道。

    马锋点了点头:“能用,不过犁尖碰到了稍微硬一点的石头就能断掉,一旦犁尖头那里没有了,整个犁就废掉了,习温也在想办法怎么能改善一下。

    其实主要还是冶铁工艺不到位,这次得了南阳这么多的作坊,应该会有一点改善吧。”

    白毦兵的环首刀已经是最高的工艺了,整整百湅,锋锐无比,但是制造成本太高,如果用在曲辕犁上那是肯定没有问题的,那成本太高,曲辕犁无法推行了,这就与提前数百年弄出来曲辕犁的初衷相背而驰。

    民用冶铁技术太低端了,军用武器的冶炼技术,甚至能可以达到一百五十湅,虽然已经失传了,但一百湅的成本就已经太高了。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大幅度的提高民用冶铁技术,能做到低廉高产业化。

    这才是很多发明的基础,不然发明出来了某件东西,应该材料不达标,无法做到量产,是一件很让人丧气的事情的。

    “主攻一下冶炼技术吧,这种基础材料,我们研究的成果越多越好,有了基础我们才能搭建房屋。”

    刘禅对马锋说道。

    马锋点头道:“这次回衡山学宫我就打算做这件事了。”

    “我也会让工部司出政策,奖励技术创新,提高工匠待遇。

    也会让工部司好好配合你。”

    马锋道。

    看来还是要用这笨重的耦犁进行耕种了,生产力的大解放还没有到时候啊。

    这两头耕牛用耦犁能耕种十亩田,用曲辕犁的话两头牛就能耕种二十亩田了。

    曲辕犁还轻便,容易拐弯,这又节省了许多时间,二十亩田还是保守估计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