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水浒新秩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章 打的就是不信邪(二合一)(第1/1页)
首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目录


搜索,用户注册与阅读记录,书架等功能重新开放

百度搜索新暖才文学网,即可找到我们,网址为拼音缩写https://www.xncwxw.me
(前面加https,http可能无法访问),
即将改版,更多精彩小说请点击"首页-分类-其他小说"

书架功能已恢复,可注册登录账号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使得身处战场局部的各方将帅都很难做出及时准确的形势判断。

    当沙振驱使新附军追杀溃败的河东兵马时,处于战场右翼的刘光世因为山势阻挡,还不知道开生山发生的事情,也看不到折可求部突然崩溃的场景。

    其人只能听到远处传来的炮击和冲阵呐喊声,以此判断刚刚出城的同军应该是主动出击,与河东路兵马缠斗在一起了。

    这一情况让刘光世大为震惊。

    同军究竟在清源县城中部署了多少兵力?

    他们为什么敢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主动攻击作战意志最为坚定的河东兵马?

    本部立即派出马军突袭与河东兵马鏖战的同军后背有多大的胜算?

    要不要趁着同军与河东兵马缠斗的时机,联络姚古直接拿下兵力空虚的清源县?

    只是一瞬间,刘光世的脑中就瞬间蹦出了很多想法。

    可当其人见到清源县城门再次打开,有不少同军士兵快速出城后,便将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抛之脑后,当即就做出了最合理的战术动作——转身逃遁。

    不得不说但凡能长久传承的将门,都有寻常人家难以触及的家传绝学。

    陕西路保安军将门刘氏传承数代,虽然比不了府州折氏的悍勇敢战,但在危险感知及躲避的能力却是后者拍马也难及。

    完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只是凭着与生俱来对危险的感知能力,刘光世就判断出这一仗宋军已经输了,得马上逃跑,跑得越远越好。

    清源县南城门楼上,同军第三军军正李逵透过望远镜看着远处果断逃跑队形却不散乱的刘光世部兵马,感慨道:

    “难怪老牛都追不上刘延庆,他娘的,这一家都是属兔子的!”

    折可求部溃败,刘光世部逃遁,第三军终于可以集中兵力打击姚古部宋军。

    刘光世的逃遁太过诡异,临近大战,燕青有些担心其人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军正,鄜延路兵马没有遭受打击就突然逃跑,会不会有诈?”

    李逵已经转身下城准备指挥作战,不在意地摆了摆手。

    “就刘光世这厮绿豆大点的胆子,便是转回来了,俺也给他揍出屎来!”

    李逵敢说这话,自有底气。

    为了打好这一仗,其人可以说是莽到了极致。

    同军此次进入河东路有八个师,继续盯住阳曲城的有一个师,代、忻、宪、宁化四州军只有一师加两千新附军,其余六个师和一万多新附军全被李逵带到了这里。

    除了追击折可求部的沙振、秦明两个师和新附军外,清源县还有四个师(包含已经出城的郝思文师)和三千新附军。

    李逵只留下了一个营和三千新附军守在城中,其余人马全部带出了城,为的就是吃下姚古部河中府兵马。

    清源县城北。

    因距离太远且有城池阻隔,姚古等人还不知道战场态势早就逆转。

    上午明明还是大宋天兵合围清源县之敌的大好形势,谁能想到才过去半个时辰不到,就变成了自己一部孤军奋战?

    直到此时,姚古部人马还在与同军郝思文师对峙着。

    按照战前宋军各部的分工,河中府兵马的主要任务是牵制城中同军,以掩护折可求部和刘光世部攻城拔寨。

    为做好这一任务,其部必须对同军保持一定的压力才行。

    郝思文部刚出城时,姚古便派出了六千人试图左右夹击其部。

    但对方并没有被宋军的气势吓到,直到敌军快要进入弓弩射程了炮营才开炮。

    夹击人马在炮击下仓惶撤退,郝思文也没有命令其部乘胜追击散乱的宋军兵士。

    诱敌远离城池再打击的计划失效,还白白赔上近百人的伤亡,姚古便意识到这股敌军很不好对付。

    对方只需要站在城池边列阵,什么都不用干,就能牵制本方两万多人,并持续打击官兵的士气。

    但为了牵制同军,掩护河东路和鄜延路兵马攻城,姚古也只能硬着头皮与郝思文对峙。

    不然的话,两万多人压不住对方几千人,才冲击一阵没成功就夹着尾巴撤退,也太打击士气了。

    只是,两军一直对峙也不是个办法。

    不需要亡命搏杀,只是站好阵列与敌对峙看起来很轻松。

    可实际情况却恰好相反。

    兵士们不仅要阵列站好,还要应对敌人随时可能发起的进攻。

    高度紧张下,官兵的精神和体力都会快速消耗。

    才过小半个时辰,就有不少宋军士卒受不了疲乏,拄着刀枪大盾歪歪斜斜地站着。

    稳了脚跟,再等待形势变化。

    形势很快便有了变化,就在同宋两军越冰渡河竞赛即将进入尾声之际,清源县城北面列阵许久的同军兵马终于动了。

    郝思文见宋军大部已经下到汾水冰面,剩余的兵马也慌慌张张准备渡河,这个时候没人再敢回身,便果断调整队形。

    其人下令以面北背南的横队变为面东背西的纵队,准备尾击姚古部剩余未渡河的人员。

    数千人的大阵变换阵型是非常复杂的战术动作,尤其是处在战场之中,平时的训练再好,总有些士卒们会在高度紧张下晕头转向,不知东南西北而乱作一团。

    这个时候的军阵最脆弱,一旦被高速冲锋的骑兵近身,便是砍瓜切菜的结局。

    候在同军左翼几里外的姚平仲等得就是这一刻,如何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良机?

    其人当即命河中府第三将攻击调整队形后的同军左翼,自己则带着马军绕弧线攻击其后背。

    可惜,姚平仲预料中的一幕并没有出现。

    见到了宋军骑兵气势汹汹地冲来,同军兵士仍快速而坚定地完成着之前的变阵命令,面向骑兵的小阵也迅速调整了枪盾弓弩的阵型,丝毫不见慌张的样子。

    姚平仲又不是瞎子,自然也看出了不对劲。

    两军尚未隔着有一段距离,此时果断撤回还来得及。

    但其人年轻气盛,被几千同军牵在这里大半个时辰动弹不得,心中早就充满了怒意,更不能放任敌人去追击本部渡河的人马,当即催动战马加速。

    都是爷生娘养,他还真就不信邪了,面对铁骑冲击还敢变阵的家伙真死不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