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下第一逆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八章 爷孙谋南北(第1/1页)
首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目录


搜索,用户注册与阅读记录,书架等功能重新开放

百度搜索新暖才文学网,即可找到我们,网址为拼音缩写https://www.xncwxw.me
(前面加https,http可能无法访问),
即将改版,更多精彩小说请点击"首页-分类-其他小说"

书架功能已恢复,可注册登录账号

    快一百月票了,还差几张,懂?一百月票加在一旁,身形笔直。

    恭敬之中,带着一丝坚毅。

    不知何时,殿内的水声消失了。

    朱棣拿着块布,擦着脸上的水渍,走到了宝贝大孙子面前,厚实的手掌在其肩膀上重重的拍了两下。

    朱瞻基的身子,除了一开始稍稍晃动一下,随后便纹丝不动。

    朱棣眉头一挑,脸上多了些喜悦,却也暗含着一些忧愁:“真的是长大了!”

    也不知为何,皇帝突然长叹了一声,感叹了一句。

    这大概是所有,上了年纪的人,共有的情感吧。

    就算是朱棣,这位身为大明朝的皇帝陛下。

    他时时期盼着,自己钦定的皇太孙,帝国未来的继承人能够快些成长起来。但是当对方真的长大了之后,却又会生起感怀。

    大概是那种,孩子长大了,也就预示着自己的老去。

    长辈的,自然是想要将事事都亲力亲为的操办好,好让儿孙能够无忧无虑的,在自己走后开开心心的生活下去。

    但对于朱棣,这样的一位帝王来说,事情是永远都做不完的。

    也正是因此,方才有刚刚的那一声叹息。

    朱瞻基能感受到,就算是傻子,在见过了过去那些鸡汤后,也能感悟得到朱棣的情感波动。

    他露出一对洁白的门牙,满脸的笑容:“在您面前,孙儿永远都是孩子。”

    说着,他就扶着朱棣,走到一旁的软榻上坐下。

    朱棣佯装做怒,拍拍朱瞻基的后脑勺:“你小子是要累死你爷爷我?还真想让我,替你们把事情都办完了?”

    朱瞻基嘿嘿一笑:“您就该是长命百岁的。”

    朱棣笑了笑,再次抬起的手,终究是未曾再拍下,他正正色:“你母亲与我说了不少,提及的都是你的亲事。你爹就是一头蠢驴,眼看着你越来越大了,也不知道上上心你的亲事。这次朕回京,等过了年,要亲自操办你的亲事。”

    朱瞻基有些迟疑:“孙……”

    啪!

    一声脆响,在朱瞻基的后脑上再次响起。

    朱棣瞪着眼:“再说你小,朕就将东宫里那几个丫头,统统给发配到缅甸宣慰司去!”

    朱瞻基坐蜡,瘪瘪嘴,不说话了。

    朱棣嘿的一声:“皇后,只能有一位。再多情,你也要分的清轻重。说说吧,最中意哪个丫头。”

    这话有些过了。

    不是说,让朱瞻基亲自决定太孙妃的人选。

    而是一开始,谈及到皇后的话题。

    只有皇帝,才能拥有皇后!

    朱瞻基愣了一下,不知道这话该怎么接。

    朱棣大概也才反应过来,拍拍自己的后脑勺,哈哈一笑:“倒是朕糊涂了……要我说,如今南疆那位,是断然不可能的。那个文想,和如今还被你关在锦衣卫昭狱里的那个逆贼也有关系吧……如此,便从红衣和孙丫头里面选了。”

    朱瞻基不说话。

    他心里也说不清,到底谁轻谁重。

    要说,他是想几个女人的位份都是一样的。

    毕竟。

    谁叫他是如此的博爱,且一视平等。

    朱棣也在沉思。

    太孙妃的人选,不是宗室里那群猪随便取个媳妇。

    这件事,关系到未来多少年后,大明的后宫主位。

    那是母仪天下的位子。

    老朱家,向来不推崇所谓的门当户对,亦或是世家大族。

    但,娶妻娶贤,这个道理按照老朱家的小农基因,那是根深蒂固的。

    良久后,朱棣方才开口:“便选孙若微那丫头吧。毕竟,他们家和你母亲家里,也是沾亲带故的,都是熟人。其他三人,进侧妃位吧。红衣那丫头,要赐名,总不能身为太孙侧妃,连个名字也没有。”

    皇帝一言而决,将所有的事情,都给安排的妥妥当当。

    大抵和自己想的一样。

    朱瞻基也没有异议,只不过心中却是有些揣揣的。

    他是在怕,等回了东宫,这事要是让文想那丫头知道了,只怕当场就要化身文青怨女。

    然后就是,长叹息以掩涕兮的场面。

    有点对不起屈原大夫,但朱瞻基觉得自己,也实在是想不出,该如何形容了。

    朱棣则是在观察着宝贝大孙子的表情,见小子没有异样,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爷爷不好当啊!

    尤其,是在废物儿子不当家的情况下。

    他是又当爷爷,又当奶奶的。

    去哪说理去?

    不由的,朱棣就想到了,已经走了十多年的徐皇后。

    心中又是一阵哀伤。

    若是皇后还在,看着如今孙子将要成婚的场面,只怕是要高兴的合不拢嘴了。

    然后,皇后必定是要亲自操办起来,从婚衣彩礼,等等一应事物,都要亲力亲为起来。

    想了想,朱棣又将一腔忧愁,化为一声长叹。

    提提神,朱棣转口道:“鄂宏大前些日子,亲自上奏章给我,南疆眼下有钱有人,进展迅猛。虽然他没说,但朕看得出,他是在问朝廷,等他打下南疆之后,如何安排南疆。”

    “自然是设立新的承宣布政使司,先由额宏大、靖江王府、黔国公府,以大明官兵镇压管辖。朝廷再徐徐图进,另派文官,一一接管。”朱瞻基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这是他早就谋划好的。

    至于让朝廷徐徐图进,是因为新征之地,必定叛乱四起,若是没有大军全权镇压,难免会有反复。

    等到地方上,被清洗过几遍之后,才是长治久安的时候。

    朱棣点点头:“朕也是这般想的。但南疆离京太远,不可全权交由一人之手。这个道理,你该明白的吧。”

    谨防藩镇割据。

    是身为帝王的必修课之一。

    朱瞻基没有思索的点头:“朝廷,可派一员重臣,或是宗室,总领督办南疆事务。南疆本土,因地划分,诸军分管各地。也好为之后化设新的承宣布政使司预备。”

    朱棣点点头,没有当即回应,换了个话题道:“靖江王上奏,说有感广西人口增多,王府不敢多占土地,徒添百姓负担。意欲让朝廷收回广西食邑,转封交趾,乃至于缅甸也行……”

    朱瞻基一愣,老爷子说的这话,虽然有些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他是没有想到,他那个靖江王的族侄,会这般迅速的行动起来。

    见朱瞻基没有开口,朱棣再次询问:“此事,你如何看?”

    朱瞻基眨眨眼:“孙儿以为,有宗室在南疆看着,终究是好事。这事,靖江王前番,也与孙儿提及过,他是想要为朝廷分忧的,但是一直没有门路。这次,大概是看到机会,想要在您这里露露脸的。”

    朱棣没急着发话,他看看殿外的天色时辰。

    转头对一旁的太监吩咐着。

    “进膳吧,朕与太孙一起用。”

    老爷子这是要长谈一番了。

    朱瞻基默默颔首,想着事情。

    ……

    宫中的御膳,并非每顿都是龙肝凤胆。

    大明的皇帝,在了堪舆前,双眼在地图上不断的扫过一遍又一遍。

    “朕有意,加封于靖江王,赐亲王衔!”良久之后,盯着堪舆的朱棣,平静的说出了一句。

    朱瞻基顿时大惊。

    众所周知,字越少事越重要。

    在国朝封爵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字越少,爵位越高。

    如汉王,如赵王。

    忽然,朱瞻基心里又乐呵起来。

    他在想,老爷子会给靖江王一个怎样的新王号。

    南疆?

    南洋?

    海王乎?

    朱棣则是再次开口:“南疆毕竟新征,朱佐敬身为宗室,当为表率,可封地八百大甸。”

    皇帝认同了太孙的提议。

    他接着说:“鄂宏大镇守缅甸、底兀剌,朱佐敬镇守八百大甸、老挝,黔国公府镇守孟养、木邦、车里,郑和守大骨剌。”

    皇帝已经将整个南疆,视作大明之土地,在行封赐镇守之举。

    朱瞻基一一记在心中,至少皇帝的这番话,在未来的三五年里,都将会成为整个南疆的政治基调。

    无论是鄂宏大、朱佐敬、黔国公府、郑和,都将成为南疆的权势人物。

    “听说,你有意迁移中原百姓南下,于南疆定居开垦耕种?”朱棣忽然问了一句。

    朱瞻基点点头:“归化南疆土著,需要数十年,两代人的努力。朝廷不可能数十年的提供镇压。唯有当真正的大明子民数量,超过南疆土著数量,南疆才是真正稳固的时候。”

    腾笼换鸟。

    朱瞻基说的很是平静,但真要是推行起来,那就是无数的血雨腥风。

    当南下的大明子民,与南疆土著发生冲突的时候,南疆军政方面会站在哪一方?

    这个问题,用脚都能够想得明白。

    朱棣口出谕令:“朕意欲,迁山东、河南、湖广、直隶,各十万户,前往南疆。”

    近百万大明百姓,被皇帝一句话,给迁往了南疆。

    大迁移,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但朱瞻基知道,老爷子这个决定没有错。

    无论山东、河南,还是湖广,这些年屡遭灾害,百姓艰苦。

    这个时候迁移百姓前往南疆,起身,抱拳弯腰低头。

    他不敢应下这事。

    哪怕老爷子是他爷爷,可老爷子也是大明的皇帝。

    皇帝说的话,从来都是要掰开了揉碎了,去思思的琢磨着。说不好,就是老爷子故意做的一个破绽,就看他会不会上钩。

    因为这事,几乎就是在朝廷之外,再立一个朝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