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白起:舍一己之名,成大秦万世基业!(五千六,大章)(第1/1页)
搜索,用户注册与阅读记录,书架等功能重新开放 |
百度搜索新暖才文学网,即可找到我们,网址为拼音缩写https://www.xncwxw.me
(前面加https,http可能无法访问),
即将改版,更多精彩小说请点击"首页-分类-其他小说"
书架功能已恢复,可注册登录账号
“信陵君说的不错,”黄歇幽幽道:“白起既然因功高震主而死,那么起码在嬴稷影响力还在的十数年之内,秦国不会有人替其翻案,这位年轻秦王被一时蒙蔽,也算正常。”
经过魏无忌、黄歇的提醒,王翦恍然大悟!
如果仙人说的不错,老师是因为功高震主而死,那么秦王嬴稷肯定不会将真实的原因记载下来。
而是要换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正当理由……
要知道,老师乃是大秦武安君!
除了造反这个滔天大罪之外,还有什么罪名能够在不激起民愤的状况下,将老师处死?
果不其然,金榜上的画面在继续进行。
“呵,造反未遂,畏罪自杀,那只是秦国史官的记载罢了。”
只听年轻掌柜嗤笑一声,不屑道:“但是还有没被记录在册的,可怜武安君一生无败绩,却死在了一场自己从未参加过的战争中!”
远在长平战场上的白起听到这句话,身躯一震。
而后似乎又早就预料到了自己会有这样的结局,只自嘲的笑了笑,不再言语。
画面里,蒙骜一把握住年轻掌柜的手腕,下意识的用力箍住,颤声道:“掌柜莫非知道内情,可否告知老夫?”
“老孟头,不是我不说,而是不能说。”
年轻掌柜手腕轻轻一抖,四两拨千斤,轻松便摆脱蒙骜双手禁锢。
“我知道你敬重武安君,我也一样,武安君确实值得敬重。”
“但是你想想,老赵是王室的旁支贵族,连他都不知道的事,你觉得我能说给你听吗?”
不知为何,画面里这位掌柜似乎认为年轻的秦王只是秦国的旁支贵族,叫做赵文正,亲昵的唤他老赵不说,说话也极为含蓄。
“先生,武安君明明谋反,但是您却说他值得敬重,这恐怕不妥吧……”
一旁的内侍小高子似乎捕捉到了重点。
“呵,有些事能瞒得了一时,但终究瞒不了一世。后世中人,总会有令其水落石出的一天。”
掌柜嗤笑一声,话锋一转,道:“老孟头,你既然如此敬重武安君,那你应该知道武安君与应候之间的过节吧?”
答题空间里,韩非看到这一愣。
他先前选白起是受奸人所害而死,最大的理论支撑就是范雎和白起之间存在过节,但是仙人却说他错了。
现在怎么又说有了?
画面依旧在继续。
韩非没有出声,选择继续看了下去。
“自然知晓,”提起范雎,蒙骜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愤懑道:“应候范雎,名为秦相,实为秦贼!”
“当初长平之战后,武安君本可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歼灭整个赵国,是范雎那老贼从中作梗,坐失良机,不然赵国早就是我大秦的疆土!”
轰隆隆……
此言一出,七国中人如闻惊雷!
长平之战后,秦国竟然可以一鼓作气歼灭整个赵国!
还是秦相范雎从中作梗,赵国才没有亡国?
“大王,相信老臣啊,老臣并无二心,这,这……”咸阳宫前的范雎急了。
秦王嬴稷双眸微眯,没有说话。
现在长平之战还未打完,一切只是仙人在向他们叙述原本的未来罢了。
嬴稷当然不会因此就处理范雎。
只是面无表情继续看着天空上的金榜。
“骜爷爷何出此言?”
果不其然,画面里那位年轻的秦王也是满脸诧然。
“应候范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对外策略,帮助昭襄先王废除了专政的穰候,驱逐把持朝政的宣太后,并且令关中四大贵族远离函谷关外,加强了大秦王权……”
“各项功绩数不胜数,是我大秦不可多得的名相,骜爷爷为何说应候名为秦相,实为秦贼?”
在大秦的史书中,应候范雎为相二十余载,使得大秦国力蒸蒸日上。
相当于仅次商君卫鞅,武信君张仪的存在。
为何到了骜爷爷口中,便是秦贼?
这简直颠覆了他心中对于应候的原有光辉形象!
“此事小的亦有耳闻。”
在一旁一听许久的内侍小高子,此时却出声道:“小的曾听一位经历过长平之战的大秦老卒说过此事,若是此事当真,应候得秦贼之名,并不冤枉。”
“连你也有所耳闻?”
嬴政微微皱眉,不可置信道:“这究竟是何事?”
“是这般,据那老卒所言,昔日长平之战大胜后,武安君白起本欲乘胜追击,趁赵国元气大伤,领兵攻占赵国都城邯郸,一举歼灭赵国的有生势力,吞并赵国。”
小高子回忆道:“而被武安君活活坑杀了四十万大军的赵国,自然无法与用兵如神的武安君抗衡。”
“思虑之下,赵王丹与本就羸弱的韩国密谋,派遣了纵横家苏代用重金贿赂应候,陈述利害。”
“纵横家……苏代?”年轻的秦王眉头皱的起身来,自嘲笑道:“只可惜,武安君未逢明君,恰遇庸主。
掌柜说得对,可惜武安君一生无败绩,却死在一场自己从未参加过的战争中!
这场战争,便是没有硝烟的朝堂!
吾辈武将士卒,一门心思放在怎样征战沙场上。论勾心斗角,又总能比得上那群黑了心的文臣?
又怎能斗得过……心怀猜忌的君主……”
说着说着,蒙骜高亢的嗓音,越来越小。
最后只听嘭地一声。
酒劲上头,满脸通红的蒙骜,一头醉到在酒案上。
内侍小高子面白如纸,惊慌失措,朝秦王请罪道:“大人,孟大人喝醉了,口不择言。
并不是有意冒犯先王,还望您大人有大量,莫要与他计较。”
“小高子,骜爷爷无错。”
静默良久,年轻的秦王满脸愧疚,终于出声。
“此事若是当真,便是昭襄先王之过,是我赢姓赵氏之过!
为了所谓的朝堂之争,差点毁了大秦万世的基业,这岂是明君所为?
一句庸主,并不冤枉。
我们……
我们对不起武安君,对不起在长平之战上,战死的三十万大秦将士英魂!”
“老赵,你也别想那么多。这件事,不能说完全怪昭襄先王,也不能完全怪应候。
武安君自己,也是要负一点责任的。”
掌柜的安慰说道。
年轻的秦王满面彷徨:“易兄,你这话……我怎么听不明白?”
“老赵,你觉得身为帝王者,什么最重要?”
“疆土?子民?”
掌柜忽然发问。
然而还没等赵文正回答,掌柜便给出了答案。
“不,都不是,是权力!”
“是掌握这片疆土上,生杀大权的权力!”
掌柜道:“史册确实记载了武安君谋反,但是还有没被记录在册的。”
“在武安君自杀前,白起曾和昭襄王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武安君问,我何罪之有?我未曾想过造反。
昭襄先王回答,寡人知道你没有想过造反,但是你有造反的能力,这就是你的罪!”
“有造反的能力,这便是罪?”年轻的秦王默默呢喃。
“没错。”掌柜的轻轻点头。
“武安君在长平之战大胜后,这样的罪,就已经承担在他的身上。”
“事实证明,昭襄先王的决定或许是个错误,但是谁又能在做出决定前,真的明白这是对,还是错呢?”
年轻的掌柜郑重道:“身为帝王,当有一颗帝王之心,杀伐果断,宁杀错,不放过!”
“任何威胁到帝王统治的人,任何能够威胁到帝王权力的人,无论是谁,下场只能有一个。”
“那就是……死!”
“老赵,记住,权力是毒药,如果掌握权力的帝王决策失误,过度信任某一位臣子,毒药就会扩散。”
“昭襄先王掌控秦国四十余载,或许毒药早就扩散。”
“武安君,不过是其中一个受害者罢了……”
话毕,年轻的掌柜轻轻摇头,余音绕梁,经久不绝。
……
金榜上的画面也只到这里,戛然而止。
而后再次一转。
昏暗的咸阳宫中,秦王嬴稷一人独坐在空旷的大殿上。
“禀告王上,武安君已死!”
角落的阴影里,忽然走出一位蒙面的黑衣侍从,单膝跪地。
嬴稷赤着脚,孤零零独坐在大殿中央,听闻这个消息,瞬间仿佛苍老数十岁。
“武安君临死前可曾骂寡人昏庸,可曾埋怨寡人?”
嬴稷自言自语道。
“回禀王上,武安君拿起剑自刎时,似乎早就预料到自己会有这样的下场,并未说大王一句坏话。”
“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长叹一声,说自己罪有应得。”
“说完,便拔剑自刎。”
听到黑衣侍从的描述,嬴稷踉跄起身。
本是一世雄主的秦王嬴稷,不知为何,笑了。
笑容里带着凄凉,披头撒发,赤着脚走出大殿,就像个落魄无助的老人。
“武安君啊,非卿不忠,非朕不明……”
嬴稷抬起头,看着宫殿外皎洁的明月。
他拍了拍自己的胸口,“你为我大秦付出了半生心血,你的公道,在这里……”
又看了眼静谧安好的大秦咸阳城,寒声道:“可寡人的天下,也在这里!!!”
做了五十年秦王的嬴稷,此刻仿佛精疲力竭。
“让柱儿尊武安君为义父,即刻前往武安君府上,替武安君灵前守孝。”
“至于武安君偷偷安排藏匿的子嗣白仲……就顺武安君生前的遗愿,让他做个普通人,好好在这乱世里活下去吧。”
“喏!”黑衣侍从领命退下,身影消失在角落中。
秦昭襄王五十年十一月,武安君白起抗旨不遵,迟迟不肯奉命。
秦王嬴稷大怒,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一代军神,身死杜邮。
这便是白起原有的结局。
……
随着最后几行文字的出现,金榜上的画面终于消散。
咸阳宫前,范雎的后背全部浸湿,他自己却浑然不觉。
而秦王嬴稷,看似神色平静,好像什么也没听清。
但是控制不住微微颤动的双手,暴露出他内心的震撼。
“寡人记下了,长平之战后,无论结果如何,秦赵两国之间的议和,寡人不会答应。”
嬴稷缓缓说道:“另外,武安君白起,也不会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