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黄歇:凭甚又说朕是好色之徒?(四千字,二合一)(第1/2页)
搜索,用户注册与阅读记录,书架等功能重新开放 |
百度搜索新暖才文学网,即可找到我们,网址为拼音缩写https://www.xncwxw.me
(前面加https,http可能无法访问),
即将改版,更多精彩小说请点击"首页-分类-其他小说"
书架功能已恢复,可注册登录账号
“谁在抢答?”
听见清脆的抢答声响起,邹衍连忙环顾四周。
“这题难度那么高,还有人敢抢答?”
仙人的这最后一道题说的就和天书一样,虽然题干是他们熟悉的赵括,可四个选项看谁都像是正确答案,而且根据字面意思大多相近。
什么坐而论道,什么华而不实,真的不好判断。
“咳咳,不才,抢答的正是在下!”韩非挠了挠头,笑道。
与此同时,冰冷的机械语音在答题空间中回荡。
“非公子莫非知道答案?”君王后好奇问道。
“在下并不知道……”
君王后一愣,“不知道你还敢抢答?”
黄歇怼了一句,斜眼笑道:“哈哈哈,齐太后还好意思说,方才题目中的四位门客你一个也不认识,不也抢了?”
君王后脸一红,被黄歇噎的说不出话来。
“呸,好色之徒!”君王后恶狠狠的瞪了黄歇一眼。
黄歇:“∑(o_o;)?”
尼玛,这特么怎么扯到老夫好色?
魏无忌在一旁疯狂憋笑。
和女人讲道理?
春申君怕不是最近答题答傻了,这是明摆着找骂啊!
韩非这边倒没想那么多,毕竟是钢铁直男。
“这题在下是这般想的,仙人题干中说,赵括兄弟熟读兵书,性格活跃,然而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韩非道:“如此,再来分析选项!”
“既是熟读兵书,又是不懂得灵活应变,说明仙人想要表达的是赵括兄弟只懂坐着空谈,而不懂运用。”
“所以这题在下选b,”韩非大声道:“由赵括兄弟的事迹演变而来的应该是,坐而论道!”
邹衍听了韩非的话,深以为然,接连点头。
坐而论道,坐着看兵书,谈论大道理。
但是到了战场上不懂得灵活变通……
这个解释很符合题目啊!
不愧是在稷下学宫,深受荀卿青睐的高徒!
韩非在邹衍心中的优秀评价,再度拔高。
“轰隆隆!”
一道白日青雷照着韩非的脸就劈了下去!
“在下……错了?”韩非那俊俏的脸庞,顿时被劈的浑身焦黑,一头栽倒在地。
邹衍捂着脸,默默扭头。
咳咳,和老夫没关系,一定和老夫没关系。
“嘀——”
清脆的抢答声再次响起!
循声望去,只见君王后、李牧、黄歇三个人的手竟然同时按在了抢答按钮上!
尤其是李牧,感觉好像有一种胸有成竹,胜券在握的模样!
“哈哈哈,李牧小子你不行啊,都抢不过老夫,想当初赵括小儿在的时候,只要他一出手,老夫根本没机会。”黄歇眉飞色舞,十分得意。
“春申君尽管答便是,若是错了,正好给在下排除一个错误选项。”李牧恨得牙痒痒。
黄歇的拉仇恨力量太强了,除了老好人魏无忌和钢铁直男韩非,其他人或多或少都能被他气得够呛。
“老夫这题肯定答对!”黄歇仿佛智珠在握道:“首先排除纸上谈兵!”
黄歇煞有其事道:“虽然老夫不知道纸为何物,可那造纸术,是你李牧小子刚刚才获得的,现在的七国中根本无纸,竟然无纸,又何来纸上谈兵?”
“又根据赵括小儿的性格特点,咋咋呼呼的,虽然经常能第一个抢到题目,却也是第一个答错,而且还喜欢穿一身花里胡哨的衣服!”
“综上所述,这题朕选c,”黄歇大声道:“由赵括小儿的事迹演变而来的应该是,华而不实!”
听了黄歇的回答,李牧竟然眼前一亮。
君王后抿了抿嘴:“哀家有一种预感,春申君这题应该会错。”
话音刚落,仙人主考官宣布答案!
“轰隆隆!”
刚刚才被雷劈过的春申君黄歇,脸上的焦黑还没擦干净,一道白日青雷照着他的脸又劈了下来!
黄歇被劈的浑身雷弧闪烁,仿佛就像是块烤焦了的黑炭,一头栽倒在地,生死不知。
“哈哈哈,春申君,在下说了吧,即便抢到了答案,您也未必能答对。”李牧仰天大笑。
说着,李牧狠狠按下面前的抢答按钮!
邹衍看着李牧的表现,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几乎是同时和李牧一起,进行抢答!
“嘀——”
伴随着清脆的抢答声响起,邹衍顺利拿下抢答机会。
“哈哈哈,李牧小子,你确实不行啊!”邹衍哈哈大笑道:“这题老夫拿下了!”
“呵,拿下又如何。”李牧嘴硬道:“邹子若是答不对,这题必将在下的!”
王翦默默举手:“李兄,其实我也一直想抢答来着。”
“噗……”李牧一口老血差点被憋住。
别看李牧嘴硬,实际上他现在对自己也不自信了。
难道说,自己的手速真的很慢,不然怎么就抢不过他们呢?
“哈哈哈,李牧小儿,你没机会了,这题老夫蒙a,纸上谈兵!”邹衍自信说道。
一听这话,李牧脸色刷的一下就白了!
这让邹衍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答案!
“邹先生为何会想起来蒙这个选项?”韩非不解问道。
其实韩非当时在纸上谈兵和坐而论道两个选项里纠结了好一会儿。
本来他是想选纸上谈兵的,可是后来一想,陷入了和黄歇一样的误区。
心想不对啊,纸还没出来,又怎么可能会有纸上谈兵这个来形容赵括呢?
所以就没选纸上谈兵,选了坐而论道。
结果答错挨劈了……
事实证明,有时候做题目不能细想。
可能你第一个想选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老夫其实早就注意到了李牧小儿的变化,还有仙人在题目中的暗示。”
邹衍解释道:“在场中唯一一个知道纸为何物的,只有得到了仙人赏赐的李牧,根据先前的答题来看,仙人在赏赐奖励之后,都会将所有有关奖励的知识一并发放。”
“然而李牧小子第一次没有选择抢答,或许是因为他没有得到机会,也或许是他不敢确定!”
“但是接下来李牧小子与春申君之间、以及春申君答错之后的反应,让老夫愈发坚信,李牧小子绝对知道纸的用途和题目之间存在的关系!”
尼玛,这也能做答题依据?
李牧想死的心都有了。
韩非再度问道:“可是若非仙人赏赐,纸在七国中根本不会出现,邹先生又为何不选画饼充饥呢?”
虽然画饼充饥这个选项大家都觉得不可能是正确答案,但最不可能的答案,也有可能是正确答案啊!
就像以前出的题目,大家都觉得没听过名字的王翦不可能是战国四大名将,可他偏偏就是!
“韩非小子,原本老夫也觉得你的想法很对,后来仔细一想,终于想通了!”
“愿听先生教诲!”韩非弯腰拱手,恭谨请教。
“哈哈哈,荀卿果真收了一个好弟子啊!”邹衍抚掌大赞。
对于韩非认真求教的态度,邹衍十分赞赏。
“非小子,你只注意到了题干中仙人描述赵括小儿如何不懂应变,却没有认真揣摩仙人后面的提问!”
邹衍分析道:“仙人问的是,哪一个选项是根据赵括小子的事迹改编而来的,既是如此,那纸为何非要在此时出现?也有可能是后世出现啊!”
“并且再看选项,纸上谈兵,兵者,军也,赵括小子在长平领军大败,仙人说他不够灵活,在纸上谈兵,难道有错误吗?”
“所以这题肯定选a,”邹衍大声说道:“由赵括小儿的事迹演变而来的应该是,纸上谈兵!”
韩非恍然大悟!
“哈哈哈,老夫果然答对了!”邹衍高兴极了,搓了搓手,满脸期待,准备抽奖。
咔嚓,邹衍的心一下子就碎了。
拔凉拔凉。
邹衍这才想起来,自己前面答错的题太多,分数不够抽奖!
“朕不服,按照赵括小儿的德行,凭甚是纸上谈兵,而不是华而不实!”黄歇终于从雷击中缓过神来,大声质疑道。
长平战场上。
赵括嘴里叼着根不知道从哪得来的狗尾巴草,抬头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一脸愤懑。
“哇呀呀,黄歇老儿,欺人太甚!”
“一天到晚和我做对,当着天下人的面,竟然就这么嘲笑我!”
“我都没不服,你有啥可不服的?还衣冠冢,还华而不实,玛德,黄歇老儿,改明儿我就在长平这给你先盖一座衣冠冢!”
赵括气得在城头跳脚大骂。
骂着骂着,赵括又开始沮丧起来。
“仙人啊,你这是和我赵括杠上了?处处拿我开涮,我都是要死的人了,有必要这样吗?”
赵括下意识转动起左手小拇指上纯金戒指,垂头丧气的从城头走回中军营帐。
可手里的纯金戒指转着转着,忽然间,赵括脑海中仿佛有什么东西炸响!
……
面对黄歇的质问,答题空间中,仙人很快给出答案。
冰冷的机械语音在答题空间中回荡。
与此同时,金榜上浮现出其他几个选项的解释。
“出自周礼·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
“出自晏子春秋·外篇“东海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枣,华而不实,何也。”原指只开花而不结果实,后来比喻表面好看,而无实际内容。”
“出自三国志·魏书“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后用“画饼充饥”比喻以空想来安慰自己,也用以比喻只有虚名而没有实惠。”
一连串的解释浮现在金榜之上。
“没想到,这三个短短的词语,竟然每一个都有出处!”黄歇啧啧称奇道。
当然了,以黄歇的学渣性子,他是没工夫看这些书的。
“此处的周礼应是周官,在下读过的,怎就没想起来坐而论道呢!”韩非一拍大腿,面露懊悔之色。
周礼是儒家的煌煌大典,在先秦时期名为周官,备受孔圣推崇。
传说是周公旦所著,对周代的礼法、礼仪拥有最权威的解释。
韩非在儒家圣贤荀子门下求学,这本书是不可能不读的。
“但是这三国志为何物,为何在下从未听闻?”韩非微微皱眉。
战国时期的书籍,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上流社会的专属,因为传播方式以及竹简刀刻制作的繁琐,寻常黔首很少能接触得到。
不过韩非贵为王室,基本上有名的书他都知道。
晏子春秋虽然没看过,但好歹也知道大概应该说的是齐国有名的丞相,晏婴。
然而这本三国志·魏书,他是真心不知道。
“韩非小子,别说是你,老夫也没见过这三国志!”
涉及到读书人的事,邹衍沉声道:“而且老夫可以很确定的说,不仅是三国志,这本晏子春秋可能也没有问世!”
和韩非不同的是,邹衍自己就是齐国人。
身为阴阳家执牛耳者,邹衍读的书不可谓不多。
晏婴的各种事迹在齐国流传了两百多年,却都是晏子留下来史料残篇,亦或是民间传说,至今还未有人系统整理过。
更别说整理合著为一本书,命名为晏子春秋!
邹衍的心开始蠢蠢欲动。
这边,韩非与邹衍在讨论读书人的事。
另一边,魏无忌和君王后等人则看起了金榜上的画面。
只见金榜上的文字渐渐淡去,浮现出这样一副画面。
一位教书先生模样的儒生,正捧着书卷,向学生们讲授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昨日我们学过,讲的是孔圣关于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以及做人要遵守的行为准则……”
窗明几净的学堂,饱读诗书的先生,还有扎着发髻的小小蒙童,构成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