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倚天后事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倚天后事录】06、兄弟嫌隙酿血光(第1/3页)

首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目录


搜索,用户注册与阅读记录,书架等功能重新开放

百度搜索新暖才文学网,即可找到我们,网址为拼音缩写https://www.xncwxw3.com
(前面加https,http可能无法访问),
即将改版,更多精彩小说请点击"首页-分类-其他小说"

书架功能已恢复,可注册登录账号

    25-01-22

    06、兄弟嫌隙酿血光

    鄱阳湖水面上,乌云低沉,战船林立,呈一字排开。高耸的桅杆彷如能够到

    天际,穿云而过。湖面上无风,空气宛如凝固,剑拔弩张的气氛同样让人透不过

    气来。

    此时的陈友谅已是汉王,执掌六十余万大军。当年屠狮大会后,陈友谅趁乱

    逃走,投奔到徐寿辉麾下。虽杨逍已着人告知徐寿辉要对陈友谅多加提防,然徐

    寿辉此人生性豁达,喜交江湖豪杰为友,见陈友谅本领非凡,文武双全,因是对

    他很是信任。谁知陈友谅竟狼子野心,伺机杀害了徐寿辉,自称汉王,公然与明

    教义军作对,此时明教总部已无力制止陈友谅,只能坐视其尊大。

    朱元璋乃旷世枭雄,早已用计逼迫张无忌卸任明教教主,自掌本部兵马,占

    据金陵,虽仍戴着明教吴王的头衔,却早已不再为明教所用。自韩山童战死后,

    张无忌令山童之子韩林儿掌管各路义军,可韩林儿终归还是年轻,手段不足,再

    加上教内本部也是动荡不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各路义军分崩离析,却又无可奈

    何。

    陈友谅得罪明教在先,又被丐帮驱逐,后虽投入徐寿辉旗下,也勉强算作是

    明教中人了,奈何此人心机深沉,反而杀死徐寿辉,自立为帝,于是明教上下,

    无不对他咬牙切齿。他自知若不彻底铲除明教,今后在这世上绝无立锥之地,此

    番倾国之力,纠集数十万之中,来攻洪都,便想一举之下,先将毗邻的朱元璋取

    下项上人头。可围城数月,城不能下,反而等来了朱元璋的救兵,两下对峙于鄱

    阳湖,势必决一死战。明教中人不明就里,不知朱元璋逼迫教主之事,对他死心

    塌地,五行旗闻知两军对垒,纷纷赶来助战。

    常遇春见教中的兄弟齐聚,很是高兴,对朱元璋道:「殿下,此战有明教兄

    弟相助,定当大破陈友谅!」

    朱元璋丑陋的面容上看不到丝毫表情,看着座船下明教兄弟声势颇振,心中

    却并无半点喜庆。他动也不动地看着一面面招展的红旗在湖面上飘扬成海,凸起

    的颧骨和下巴不经意地狰狞了一下,让他整张黑着的脸都凹了进去。

    这一战关系到义军的生死存亡,若是能大破陈友谅,自是好事,可即使张无

    忌已经离开中原,明教本部的教众实力依然不可小觑。如今杨逍暂代教主之位,

    从光明顶施发的号令下属莫不遵从。

    巨木旗的掌旗使闻苍松正手托着一根比碗口还要粗的桅杆,运转自如,和锐

    金旗的教众们一起,正在把那根桅杆涂成白色。转眼间,刚刚涂好的桅杆便立了

    起来,让闻苍松轻巧地插回原处,对朱元璋道:「坛主,你看怎么样?和你的桅

    杆颜色一模一样吧?」

    朱元璋座船的桅杆也是白色,早先有从陈友谅手中俘虏过来的将官透露,汉

    军识得朱元璋座船的白色桅杆,便下军令,再次交锋之际,所有战船一并合击插

    有白色桅杆的船只,想要擒贼擒王。于是朱元璋便让手下的士兵们一起,将所有

    的战船杆子全部涂成了白色。

    「汉军来袭!」忽然哨船里有人高喊一声。

    闻苍松双脚一踮,人已如燕子一般拔地而起。他虽在明教中轻功算不得是最

    好的,但这一式旱地拔葱也使得出神入化,转眼间已掠到了另一艘战船上,大喊

    道:「快,都把桅杆插起来!」

    巨木旗的教众最是膂力过人,顿时扛起桅杆来,将一根根白杆全都竖立起来,

    一时之间,竟分不清哪艘是朱元璋的座船,哪艘又是别人的。汉军的战船既高且

    大,就像漂浮在湖面上的一幢高楼,缓缓推进。朱元璋麾下的船只相比之下,却

    有些相形见绌,还不及他们的一半高度。这次陈友谅倾巢而来,特意打造了数百

    艘楼船,庞然大物一起冲杀过来,宛如一头头巨兽正咆哮着向朱元璋的水师碾压。

    陈友谅痛恨张无忌一而再,再而三地破坏他的计谋,也视明教中人为仇敌,既然

    朱元璋总是与他过不去,他便想一口将他吞了。

    可是巨木旗的教徒们同时将白杆一举,显然大出汉军的意料之外,一时间不

    知该打哪一艘才好。趁着这个嫌隙,烈火器的教众已划着小船逼近,将手中填满

    硫磺的瓦罐不停地朝着汉军大船上掷去。瓦罐的口子上有蜡封存,留着火绒,当

    罐体撞击汉军船身,应声而裂,火绒便将里面的硫磺引燃,转眼间便化作了一盆

    大火。

    「着火了!快救火!」汉军在楼船上慌成一团,纷纷跑去救火,哪里还有人

    记得开炮?

    洪水旗、锐金旗的教徒将小船划到楼船下,一个猛子纷纷扎进水里,在水下

    朝楼船的底部靠近。这洪水旗的教徒最擅水性,能在水下憋气半炷香的光景,很

    快便游到了汉军的船底,锐金旗取出凿子锥子,在船底敲了起来。汉军楼船虽大,

    却也是木头做的,怎禁得起这般折腾,很快船底便被凿出了一个个大洞,湖水直

    往船舱里灌去。

    「快跑!船要沉了!」汉军见船舱进水,纷纷大叫,各自逃命。他们顾不得

    等自家的小船靠近,已跃入水中。水下正有洪水旗等着他们,很快便见荡漾的湖

    面上泛起一层层血波来。

    站在朱元璋身边的徐达道:「殿下快看,汉军败了!」

    朱元璋却若有所思,沉吟了一会儿,转头道:「徐达兄弟,从倚天剑屠龙刀

    里取出来的武穆遗书何时能借我一阅?」

    徐达一愣,旋即道:「张教主把兵书授于我时,有言在先,阅毕即焚,末将

    早已将它丢进火盆里来!不过兵法所云,我已烂熟于心,殿下若是想看,待此战

    罢了,便写给殿下!」

    朱元璋的脸上阴晴不定,似乎他关心的并不在战事上,随口应了一声道:

    「改日吧!」

    汉军与朱元璋的吴军鏖战数个时辰,终究不敌,缓缓退去。在战前,朱元璋

    和徐达已经拦截了陈友谅的归路,汉军见无路可去,只得退往鄱阳湖的更深处,

    用铁索连船,结成大阵,宛若一座水上城池,誓与朱元璋死战到底。

    朱元璋虽与陈友谅并无深仇大恨,只是两人的属地相邻,又都是野心勃勃之

    人,遂成水火之势。今朝陈友谅已成瓮中之鳖,朱元璋岂能如此轻易地便放过了

    他?下令让军士将汉军的船阵团团围困起来。陈友谅倚仗船坚炮利,以船身为墙,

    每每有吴军逼近,便让人开炮射箭,一时之间,朱元璋竟也无法轻易取胜,只得

    又陷入僵局。

    朱元璋对徐达道:「天德兄弟,依你之见,该如何破敌?」

    徐达道:「殿下莫不是忘了火烧赤壁之事?如今陈友谅铁索连阵,只待东风

    一起,到时候再让烈火旗的兄弟上去烧一把火,定可大获全胜!」

    朱元璋道:「可如今值秋,何来东风?」

    徐达道:「若天意要让殿下赢得此战,东风自是会来的!倘天意想让陈友谅

    逃脱,自然也是勉强不得。且先不急,吴军已经围住了陈友谅,谅他插翅难飞!」

    朱元璋不以为然:「此番我历经苦战,终于把陈友谅逼到了绝路。可难保他

    不会有狗急跳墙之举,万一他弃船登陆,遁入城中,我便再也奈何不得他了!」

    徐达道:「以陈友谅的性子,最好颜面,断然不会弃舟的!」

    果不如徐达所料,陈友谅不甘示弱于朱元璋,竟在鄱阳湖上坚守,可是日子

    一久,船阵里粮草不济,军心浮动。恰逢此日,东风又起,猎猎的直扑汉军。这

    东风之至,并非徐达神机妙算,只是吴军困得汉军日子久了,难保有一日会风向

    突变。

    烈火旗掌旗使辛然大喊一声:「天助我也!兄弟们,快随我一道杀将上去,

    建功立业,就在今朝!」

    一身红色衣衫的烈火旗教徒也跟着齐声呐喊,划着无数小舟,一起朝汉军的

    船阵杀去,宛若在湖面上燃起了几道火墙。不多时,陈友谅的大船上已经烈火冲

    天,却因楼船都被铁索相连,无法断开,瞬间由一及双,由双及四,快速蔓延开

    来。

    朱元璋的小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仿佛辛然口中「建功立业」四个字让他受用

    无穷。明教教徒虽然众多,却鱼龙混杂,不似少林、武当这般清心寡欲,无意功

    名,他们也是世俗凡人,对荣华富贵应是来者不拒。倘若能将这些人收归己用,

    又何需忌惮教主杨逍和韩林儿那小子呢?

    躲在船舱里的陈友谅听到外面的动静,急忙呼唤副将询问情况,可他一连喊

    了几声,却无人应答。此时,一阵风带着浓烟冲进船舱,呛得他眼泪都快流出来,

    知道外头已经起火,急忙推开船舱的窗子观看。但见明教五行旗旗众身着各自服

    色,已然冲开了船阵,朝着座船杀来。

    「别跑!都给我顶住!」陈友谅既算计不过张无忌,此番眼看又要落败于朱

    元璋之手,岂能甘心?气得眼角睁裂,大声呼喊,可军中这时已经大乱,数十万

    大军要么被烈火活活烧死,要么纵身落水,葬身鱼腹,已如一盘散沙,哪还有人

    听他的号令。

    就在此时,锐金旗使吴劲草已登上了陈友谅的坐船,见他的脑袋探在窗外,

    也不多想,取出箭来,搭弓瞄准,嗖的一下射了过去。陈友谅虽然武功不低,可

    眼看着自己的大军分崩离析,也是心慌意乱,待听得耳边劲风响起,急忙把头往

    后一缩,可为时已晚,长箭瞬间贯穿了他的头颅,鲜血四溅。

    陈友谅既死,汉军更是群龙无首,汉将张定边携着陈友谅的幼子陈理乔装成

    寻常士卒,弃了座船,只乘了一艘小艇,逃到岸边,总算免去了刀刃加身之祸。

    这陈理乃是陈友谅的次子,长子名唤陈善儿,也在此战之中死于阵前,张定边脱

    身之后,拥立陈理为王,后朱元璋兵临城下,陈理率部出降,被封大明归德侯,

    此是后话。

    鄱阳湖一战,朱元璋大获全胜,虽让陈友谅之子陈理走脱,却已不再是心腹

    之患,料想大江以南,再无人是他敌手,当即率军回到洪都,大摆庆功宴,款待

    将士和明教的兄弟。

    席间,众人觥筹交错,不亦乐乎。朱元璋借着几分酒性,走到吴劲草跟前行

    礼道:「弟子见过吴旗使!」他本是洪水旗旗下的弟子,在明教中地位自是不如

    各位掌旗使,因此见到吴劲草和唐洋等人,还是毕恭毕敬。

    吴劲草大笑道:「吴王不必多礼,如今你已经是三军之主,坐拥数十万大军

    的统帅了,咱这些江湖莽汉,自是不能与你相提并论。从今往后,你我便再无尊

    卑之分,权当以兄弟相称,如何?」

    朱元璋笑道:「吴兄弟,如此再好不过!」

    两人一起落座,朱元璋道:「吴兄弟,听闻你在少林寺拿自己的血让屠龙刀

    重铸,再见往日神威,我虽未亲眼所见,却也神往得紧。今日见你在鄱阳湖上射

    杀奸贼陈友谅,实乃去了我明教一桩心头大患,如此功绩,自当好生嘉赏!倘若

    你与锐金旗的兄弟们有意,不如一起留在军中,共抗鞑虏,兴复汉室,如何?事

    成之后,定然少不了加官晋爵……」说罢,大手一挥,只见几名士兵端了几个托

    盘上来,在吴劲草面前揭开覆在上头的红绸,下面全是一大排沉甸甸的金条。

    吴劲草的目光连看都没去金条上看一眼,长身而起,愤然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